top of page

行  为             装  置             文  章             简  历            文  献            展  讯            链  接            联  系          ENGLISH

自 述

九十年代的“大尾象” 

        1990 年,广州城经历了十年的发展,处于从一个旧城区向新兴城市变化的过渡期,出现了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在中国的城市中出现得最早,最具代表性,在中国也是前所未有的。诸如旧城区的改造带来的拆迁问题,由于交通堵塞带来的道路扩宽和新的公路网的建立,整个城市的面貌充斥着百废待兴,新旧建筑形成了一条强烈对比的风景带。与此同时,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在城市中形成了一个个的村镇部落。一方面城市的发展对准着国际大都市的方向,另一方面新出现的村镇部落又使城市的局部出现了乡村化的极有趣的现象。商业的快速发展占有压倒性的主导地位,人们平时的精神需求在一天复一天的劳碌中,转向了花天酒地的娱乐场所和新兴的色情行业,一切都在金钱的驱动下,包括最清高的知识分子聚集地—— 大学,也不能幸免。再加上 “89 天安门事件” 的影响,文化艺术界陷入低潮。

        “大尾象” 工作组正是在这种社会环境下成立的。最初的成员是陈劭雄、梁锯辉和我,后来徐坦也加入到这个行列,而郑国谷有时也参与了我们的活动。陈侗一直对 “大尾象” 给予支持,最难得的是摄影家张海儿从“ 大尾象” 开始创立的时候就拍下了很多珍贵的图片资料。1994年,侯瀚如第一次跟 “大尾象”合作,并将这次展览命名为  “没有空间” ( No Room ) ,他多次撰文介绍“大尾象”和成员的作品,直至这次把“大尾象”纳入到威尼斯双年展他主持的部分。回想起来,虽然“大尾象”仅仅只有四个艺术家,但这样一个 “小空间”,却使广州不少志同道合者走到了一起。我们这一群人,经常会在酒吧,大排档和陈侗的书店聚集,彼此的交流是热烈和兴奋的,而且碰撞出无穷大的能量,这些能量转化为“大尾象”一个接一个的展览。从1991年初开始近十年时间,“大尾象”几乎每年都有一次展览或活动,这些展览大多数发生在广州。 虽然每个艺术家关注的问题有所不同, 采用的艺术方式也不完全一

BTE-Group02.jpg

© lin yilin 2018

bottom of page